close

  A06版
    多年來,四平市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擺位,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近幾年來,四平市堅持以促進培育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為核心,以加快農村供銷和信用合作制度創新為保障,以提升農業產能、降低農業生產交易成本、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為目標,引導和鼓勵基層進行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符合上級精神、具有四平特色的新型農村經濟發展和服務體系。
  土地流轉面積井噴式增長
    近年來,四平市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迅猛發展,土地流轉面積呈井噴式增長。2013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71695公頃,土地流轉面積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8%。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種合作模式:
    一是農民合作社模式。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359個,其中有1183個合作社通過入股、轉包和托管土地20143公頃,占流轉面積的28%。
    二是家庭農場模式。截止到2013年末,全市家庭農場有1941個,經營土地18460公頃,其中轉入土地11914公頃,占流轉面積的17%。梨樹縣梨樹鎮八里廟村從事生態觀光農業的股份制農場,入股28戶,入股土地21公頃,入股方式為土地折價,入股按每公頃每年1.8萬元價格計算。
    三是種糧大戶模式。截至2013年底,全市7公頃(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116個,經營土地10073公頃,占流轉面積的14%。雙遼市茂林鎮種糧大戶盛立國,2008年以來包入其他農戶承包地280公頃,每公頃流轉價格3000~4000元,比當地正常轉包價高出1000~2000元,轉出地的農民在盛立國的包入地勞動,人均增收少則2萬元,多則3萬元。
    四是村集體經營模式。到2013年末,全市村集體經營的土地達到1200公頃,占流轉面積的1.7%。梨樹縣小城子鎮中央堡村出資200萬元購買農機具,成立一個機耕隊,每年為農民代耕500多公頃土地;成立種植合作社,流轉870公頃土地統一經營。全村實現年集體經濟收入近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一萬元。
    五是企業化經營模式。到2013年末,全市有17戶工商企業參與農村土地流轉,實行企業化經營,流轉土地1793公頃,占流轉面積的3%。如雙遼市遼東經濟園區的博萊德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兩年來在雙山鎮租賃土地1000公頃,實行種、養、加工一條龍生產。
  全國首創“土地經營權預收益抵押貸款”
    四平市在全國首創“土地經營權預收益抵押貸款”:在不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轉移農民土地耕種權和農業用途的前提下,依據農民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所產生的收益做保證,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到具有農業經營能力的農業發展公司,公司出具願意與農民共同償還借款的承諾,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的信貸方式,以此來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目前,四平市各縣(市)區已經全部建立起“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中心”,年擔保貸款近2.8億元。2012年10月,時任省長王儒林在四平市調研農業農村工作時,對開展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贊揚該項工作“意義重大、科學可行、深入探討、積極扶持、擴大試點、合力推進”。此後,王儒林還始終關註此項工作的進展,並指出:“現在看來,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是一個基礎模式,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拓展開來,走出一條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資金變效益的開創性道路。”
    四平市還在鄉鎮全面設立“三資”代理服務中心。目前全市所有鄉鎮全部建立了農村資金、資產、資源代理服務中心,村級“三資”全面實行了鄉鎮代管。通過設立“三資”代理服務中心,規範農村土地發包等重大事項,四平市加強了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有效防止了集體“三資”流失。
    本報記者 樊亮
  (原標題:四平:打造新型農村經濟發展和服務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x49mxlb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