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湖北省委宣傳部組織湖北省網信辦、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廣播電視臺、武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組成調研組,採取召開座談會、赴京滬學習考察、省內實地調查等方式,就媒體融合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國內外媒體融合發展情況
  “媒體融合”一詞由美國人尼葛洛龐帝最先提出,隨著實踐的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目前大體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包含一切與之相關的要素,如技術、內容、文化、體制等;狹義上指不同的媒體形態融為一體,從而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媒體。媒體融合最早髮端於美國,逐漸波及歐洲和新興市場國家。
  國外媒體融合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媒體互動階段,即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進行內容和營銷領域的互動和合作。早在1987年,美國《聖何塞信使報》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份報紙電子版。到1999年,美國有網絡版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臺、電視臺就達近千家。第二階段是媒體整合階段,即媒體組織結構上的融合,各種不同類型的媒體通過併購等方式,從各自獨立經營轉向聯合運作,在新聞信息採集發佈上聯合行動。1993年,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最早進行這一實驗。2000年,美國媒體綜合集團成立“坦帕新聞中心”,主要做法是在報紙、網站、電視臺實行資源共享,互相配合採寫、共享新聞。第三階段是媒體深度融合階段。媒體開始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層挖掘信息內容,將不同媒介形態集中到一個多媒體數字平臺上,實現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信息終端的功能一體化,比較典型的是《赫芬頓郵報》。
  近年來,我國媒體在融合發展上進行了積極探索,經歷了傳統媒體辦電子版、報(台)網互動、推出多媒體(官方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三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央媒體發揮了引領作用。新華社成立新媒體中心,以“集成服務”為理念,打造國內最大的黨政客戶端集群;《人民日報》創新傳播形態,推出帶二維碼的多媒體報道;中央電視臺以“央視新聞”為試點,在新聞中心建立網絡編輯部,新媒體人員直接介入新聞生產環節;《光明日報》攜手微軟共建媒體雲,推出雲端讀報、光明雲媒等。各省主要媒體也做了大膽探索,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探路,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我黨對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瞭我黨主動適應媒體發展趨勢和應對時代挑戰的高度自覺,規划了媒體融合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中央出台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媒體融合的原則要求和具體路徑。中宣部召開媒體融合發展座談會,對這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劉奇葆同志發表《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上主動作為,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註重技術研發應用。《湖北日報》成立全媒體指揮中心、大數據服務中心,具有同步視頻採訪、全媒體編輯、實時發佈、輿情監控等功能;湖北廣電借助雲計算技術搭建 “一雲多屏”技術平臺,力求實現廣播、電視、網站、移動客戶端等各媒體部門的內容共享與多屏分發。二是註重體制機制創新。《湖北日報》和湖北廣電分別整合旗下新媒體項目和資源,成立新媒體集團,統一運營新媒體業務。在運行機制上,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探索實行公司負責制;湖北廣電臺建立“多媒體採集、共平臺生產、多渠道分發”的全媒體制播模式,在新媒體集團內實行產品經理負責制。三是註重項目推動。《湖北日報》推出楚天神碼、楚天尚漫、楚天優品等項目,涵蓋12個業務形態,日均受眾突破3000萬人次。湖北廣電推出“長江雲”“微搖”“幸福新農村”等新媒體產品。
  綜觀國內外媒體融合發展的歷程和現狀,當前媒體融合呈現出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技術引領。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牢牢掌控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引領新媒體技術潮流。美國《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英國《衛報》等已經把數據分析置於其增長策略的核心地位。在國內,人民網、央視網等重點新聞網站也在著力打造融合多種媒介形態的新型技術平臺。二是一體化運作。BBC、《今日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專門建立全媒體融合編輯部,打造跨平臺的多媒體新聞中心,實行所有記者統一管理、全媒體運作,實現一套人馬、一個平臺生產多樣化的傳播產品。在國內,成都日報報業集團整合資源組成全媒體中心,以新聞採編流程再造為突破口,推進報網融合,一次採集、多次發佈、整合傳播;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打通報網採編業務,成立跨《南方日報》和南方網的編輯委員會,構建黨報、黨網互相促進、融合共贏的一體化發展模式。三是註重用戶需求。《赫芬頓郵報》結合大數據算法獲取熱門關鍵詞,在第一時間掌握受眾的興趣點,並及時進行內容製作和發佈;同時改變傳統報業信息生成模式,內容來源不再依靠專業的採編製作團隊,而是讓普通公民變身博客寫手,在平臺上傳播新聞併進行評論,專業團隊則為內容提供補充和架構支撐。我國前海國際新傳媒有限公司也借鑒這一內容生產模式,鼓勵人人供稿、人人都是記者,讓公眾生產內容,為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四是加大投入。許多媒體集團不惜加大對融合發展項目的投入。上海報業集團投資推出了“上海觀察”“澎湃”“界面”等新媒體項目。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借殼上市,出資32億元重金收購游戲平臺杭州邊鋒和上海浩方100%的股權,豐富了業務類型,提升了傳播能力,壯大了企業規模。五是創新盈利模式。除依靠傳統的廣告盈利外,西方媒體探索出付費閱讀、增值服務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美國新聞行業2013年度的營收總額為略高於600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所占比例為2/3,來自新聞受眾的營收為1/4,來自主辦活動或咨詢等的營收約占7%。
  調研表明,在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傳播技術的推動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新形勢,各地各媒體在融合發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數是媒介內容的平臺轉移,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開發的產品大多是人有我有的同質化競爭,是量的擴張,而非質的提升。
  互聯網領域未知大於已知,媒體融合是一個不斷探索的動態過程。當前,互聯網傳播已出現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未來將是萬物互聯的世界,互聯網將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基礎平臺,各種信息傳播介質的邊界更加模糊,傳播內容更加海量化、碎片化,傳播形態更加多樣化、立體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當前媒體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在媒體融合發展上主要存在以下值得註意的問題。
  重新興媒體,輕傳統媒體。其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唱衰傳統媒體,只看到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沒有看到傳統媒體的優勢,更沒有發揮好傳統媒體在品牌影響力和內容生產權威性、專業性和公信力上的優勢。二是認為融合發展就是投資辦新媒體,很多傳統媒體投資辦了一個個新媒體公司,但沒有在體制機制上下工夫,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搞成“兩張皮”,仍然是各買各的菜、各燒各的竈、各做各的飯。三是認為媒體融合就是新興媒體“吃掉”傳統媒體。事實上,媒體融合發展不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而是一個“此長彼長”的過程,關鍵是媒體要立足自身優勢,找準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
  搞簡單疊加,沒有真正融合。把融合的重點放在推出報紙電子版、開通網站,以及推出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上,錶面上看是為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增加了新的傳播渠道和平臺,其實質是對原有新聞進行重覆發佈,沒有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際上是把各個媒體拼湊在一起,這是一個物理現象,無法產生化學反應,沒有形成一體化發展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工作機制,沒有生產出更多適應不同受眾的新聞產品。
  重單個項目,缺總體規劃。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加強戰略統籌和規劃引導。調研發現,傳統媒體都意識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但處於干著急的狀態,不知道自己要乾什麼,有的鋪攤子,搞全媒體,今天建網站,明天推官微、客戶端,成了網絡大全,卻沒有特色項目、特色產品;有的熱衷於“短平快”,什麼來錢快就乾什麼;有的缺乏可行性論證,跟著感覺走,錢砸了很多,收穫寥寥,甚至以失敗收場;有的忽視了內容生產導向,甚至忘記了媒體責任,違背新聞道德;還有的搞游戲開發、電子商務等,根本就不是新聞媒體。
  研發力量不足,技術攻關不夠。媒體傳播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技術進步密不可分。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目前,傳統媒體在技術研發、應用和升級維護上還很滯後,成熟的新媒體技術往往掌握在商業網站手中,新聞媒體只能跟在商業網站後頭亦步亦趨,將生產的內容無償地提供給商業網站使用,幫助商業網站吸引“粉絲”、聚合用戶,淪為商業網站的“打工仔”。研發力量嚴重不足,湖北省直兩大主流媒體研發人員不足90人,市州媒體所辦新興媒體大多僅有1名網絡維護人員,內容採編系統、安全維護、改版升級等工作往往只能服務外包。相比之下,商業網站卻十分註重研發,騰訊公司技術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的60%以上,2012年騰訊公司在武漢建立無線研發與運營中心,研發人員為2600人,一期投入10億元。
  複合型人才緊缺,引進培養跟不上。融合發展需要既懂新聞傳播規律又懂新媒體發展規律、既懂傳媒政策又懂市場運作的複合型人才。在融合發展中普遍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一是人才結構不合理。熟悉傳統媒體的人多,熟悉新興媒體的人少,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二是人才引進難。媒體融合具有創新創意性,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媒體缺乏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政策,難以引進合適的創意型人才。三是人才培養跟不上。很少舉辦媒體融合發展相關培訓。從源頭看,高校新聞院系課程設置、培養模式跟不上融合發展需要,缺乏複合型新聞人才師資力量。
  體制機制亟待創新,深度融合不夠。推進融合發展,必須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調研發現,很多媒體沒有創新體制機制。有的把新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附屬物,新聞產品用於傳統媒體再用於新媒體傳播;有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環節沒有融合,你是你、我是我,你乾你的、我乾我的;有的甚至另起爐竈,分家單干,形成了競爭關係,其結果是傳統媒體越來越難做,新興媒體又沒影響力,做不好。
  管理跟不上,網上正面聲音不響亮。一是沒有把新聞網站當新聞媒體管理,在領導班子、採編隊伍和新聞發佈上缺乏系統管理規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二是降低了導向要求,有的新興媒體成了“輿論飛地”“輿論特區”,發展新興媒體不僅沒有鞏固陣地,還放大了負面東西,有的還對正面新聞進行負面解讀,總體上看,網上正面聲音不響亮,負面信息比較多。三是新聞媒體在市場壓力下腿發軟,在全媒體裹挾下迷失盲從,有的靠打擦邊球搏人眼球,更有甚者忘記了媒體的社會責任,背棄新聞倫理價值,搞新聞敲詐勒索。
  三、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建議
  當前,在融合發展上,有兩個基本狀況值得註意,一是西方媒體融合發展起步較早,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國際傳播領域西強我弱的態勢沒有改變;二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及其帶來的變化必將使傳統媒體面臨全方位的衝擊。但也要看到,媒體融合仍在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都還在探索之中,這為我國媒體後發趕超提供了難得機遇,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明確方向、抓住機遇,切實加快媒體融合步伐,不斷地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就一定能在新的傳播格局中占據主動。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深化認識,樹立適應融合發展的理念。一是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指導意見,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意義,切實增強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各級黨委、政府要從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維護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加強對融合發展的領導,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推動融合發展的工作合力。各媒體要把推進融合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
  二是要更新觀念。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樹立融合發展的新理念。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媒體;樹立一體化理念,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一體化的採編流程、一體化的傳播體系、一體化的管理體制;樹立用戶意識,用戶即陣地,要把占有用戶、發展用戶、凝聚用戶、服務用戶貫穿媒體融合發展的全過程;樹立產品意識,以產品為抓手,圍繞產品構建團隊,再造流程,創新機制,提供適應不同受眾閱讀特色和閱讀習慣的新聞產品,努力滿足不同受眾需求;樹立融合思維,摒棄分離式思維,搞各兵種協同作戰。
  明確思路,加強統籌規劃。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目前,中央已經下發了指導意見,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和原則。建議還要在完善法律法規、關鍵技術的攻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是加強規劃引導。針對當前在融合發展上存在的一哄而上、盲目投資和重覆投資等問題,建議分省編製媒體融合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對全省媒體融合發展進行統籌謀劃。媒體要結合各自特點,制定融合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實現短期計劃與長期規劃相協調、單項規劃與整體規劃相銜接。
  三是明確目標進度。根據規劃,編製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力爭1~2年內在重點工作、重要領域和重大項目上順利佈局,並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上深度融合,打造幾傢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實施重點突破。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不可能齊頭併進,要實施重點突破戰略。一是選擇重點媒體突破。融合發展說易做難,要看到緊迫性,但也不能一哄而上。各級主要媒體具有多方面優勢,也是推進融合發展的重點所在,一定要把主要媒體建設成具有較強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二是選擇重點項目突破。推進融合發展必須以項目為抓手,建議由各級宣傳部門牽頭建立媒體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庫,在內容生產、傳播渠道、數字化平臺、經營模式、技術研發、雲計算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規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對一些基礎性、關鍵性的重點項目,要加大支持力度,集中力量組織實施。
  三是選擇重點產品突破。能否提高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關鍵取決於能為受眾提供什麼樣的產品。要把生產適應不同受眾閱讀特點和閱讀習慣的新聞產品作為融合的著力點,在產品開發上不能搞人有我有的同質化競爭,而要集中力量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拳頭產品。省內主要媒體要立足荊楚特色和自身實際,開發更多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形成新型產品集群,不斷提升影響力。要堅持工程化、項目化、具體化思路,差異化發展,占領新媒體陣地。
  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一定要知道,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內容才是最後的王者,是媒體競爭取勝的法寶,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必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
  一是要發揮好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上的優勢。我們要正視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隨著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必然會使傳統媒體受眾流失,報紙的發行量肯定會萎縮,網絡電視的發展,也會削弱傳統電視的影響力,但只要我們抓住融合發展的機遇,發揮好傳統媒體採編優勢和信息資源優勢,把傳統媒體原創的內容、權威的信息、言論評論、深度解讀向新興媒體延伸,多生產適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的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傳統媒體就可以“鳳凰涅槃”,在融合發展中主導輿論,發揮主流媒體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要改進話語表達和傳播方式。要適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的趨勢,遵循新興媒體微傳播、快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建立數字信息集成處理中心和話語體系轉換中心,進行網絡表達創新,綜合運用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增強新聞信息的吸引力感染力。要改進傳播方式,重大消息先上網再見報,先簡報再詳報,形成即時採編、即時發稿的傳播機制。
  三是創新內容生產機制。媒體要按照融合發展要求進行內部流程再造,建立適應市場競爭和一體化發展的內部運行機制。支持媒體建設“中央廚房”,推進採編流程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和全媒體採編系統升級,建立統一指揮調度的全媒體採編平臺,實現新聞信息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加強技術攻關和專項研究。總體上看,傳統媒體在技術研發應用、升級維護上還很滯後。內容生產和信息傳播都必須以技術為支撐,而就單個媒體而言,在技術研發上難有作為。建議:一是國家要組織力量圍繞信息傳播應用新技術、新業務進行技術研發攻關,以技術為驅動,加快融合發展步伐;二是加強技術應用,以新技術新應用引領和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三是將媒體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大社科項目,委托有關方面就媒體融合發展理論、組織構架、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專項研究,不斷探索規律,為推動融合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戰略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迫切需要黨委、政府的支持。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議儘快制定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版權保護政策、內容準入政策、反壟斷政策等,支持媒體融合發展。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建議設立“媒體融合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扶持省內媒體融合企業和重大項目,成立媒體融合發展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孵化有潛力的媒體融合項目和產品。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沒有融合型人才就不可能有融合發展。要改革人才工作機制,把各類人才納入統一管理,在媒體內部要統一調配使用,合理分工。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制定多種形式的人才激勵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加強培養,對現有媒體從業人員分層分類開展系統培訓,既要培訓一線採編人員,又要培訓媒體負責人。新聞院校擔當著為新聞媒體培養人才的重任,要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需要,改變根據媒體形態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設計的做法,培養具有全媒體理念和技能的複合型新聞人才。要加強交流學習,多去先進地區考察取經,多請業界專家講授指導。
  切實加強管理。必須強調,不論媒體融合如何推進,黨管媒體原則不能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只是傳播渠道和內容呈現方式的不同,導向要求和內容標準是一致的,不能以推動融合發展為藉口打擦邊球,不能突破管理規定,要一視同仁地加強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輿論陣地、資本進入、人員資質、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規範規則,加強對關鍵環節的管理。要進一步加強導向管理,把新聞網站視同新聞媒體管理,各類網站、網絡從業人員和網絡名人要堅決守住“七條底線”。要堅決打擊傳播淫穢低俗信息行為,打擊各類謠言,規範信息傳播秩序,維護健康的輿論生態。 (楊萬貴 湖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x49mxlb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